“真正让我高兴、兴奋的是看到年轻人快速成长进步,都能往前超越。而且心态还好。”“京博就是一座学校,是一所继续教育学校,是一所特殊学校,这一上可能是三年、十年甚至40年。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,体现国家民族的价值。”
雷鸣般的掌声有节奏的响起,经久不息,近600位新京博人簇拥在过道两侧,期待着最重量级的大家长入场。17日下午,董事长在木基公司总经理李总陪同下,亲临人财培训基地,为新京博人带来入司后最重要一堂课。
董事长从教育、社会、做人、家风等问题谈起,两个小时的时间内,会场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。“撇开教育,从家庭到社会,能有多少人了解这个社会,这个社会有多少行业,我们要摄取什么样的知识。我同学的孩子都有大学毕业的了,为什么考大学,应接受什么样的教育,这些问题都不知道,性格差异,有些家长也不知道孩子适合什么样的专业。”
“大家从全国各地来到博兴,外地学生心里会有落差。中国的教育真出了大问题,包括从我们那代人起,不知道干部干啥,总以为自己很厉害,其实,我当年和你们一样。包括我自己一定要懂得谦卑,我有很多东西要向别人学习。当你低头的时候你就低了吗,当你昂首时你就高了吗?为什么学历高的人到了社会上成长就慢了呢,因为从优秀到卓越很难。学历低的他会不断奋斗努力,相对的成长也快。”董事长说,在咱们校园内,有一批18年前种植的树,长到现在,树的胸径各有不同,胸径大的树,比那些小的能多出四五倍来。这就是18年的变化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,我们18年后要成为什么样,就要不断努力、不断提升。
什么是经营管理:在风控管理上,对上游提出要求,满足下游之需求。“要求”和“需求”虽一字之差,但结果却相差十万八千里——没等别人要,提前给了感觉就很舒服。
董事长说,咱现在的教育,从幼儿园就应该开始了解社会了解行业。中国的教育从根上出了问题。小学的内容压到幼儿园,初中的压到小学,高中的知识压到初中来学,大学压到高中,导致大学没事干就玩、混。甚至出现花钱找学生替考,花钱请老师吃饭得个成绩过了就完事的。外国人之所以瞧不上中国人,很大原因就在于此。我们中华文明源远流长,诸子百家,国学经典要活学活用。学习的目的,毛主席说在于应用!不光学习的目的,研究的目的也在于应用,所有知识的目的都在于应用。
老人总是讲“三岁看大八岁看老”,所以真正的教育是在孩子三岁以前,到12岁基本就结束了。我们考虑的是该如何给孩子营造一个留住智慧的环境。我们的幼儿园实行混合式教学,不分大小班,大孩子小孩子一起上课。开发他们的智商同时也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,并且还能发现“领导型”人才。这种教育方式叫事半功倍。小孩子受点欺负没什么,受点欺负才能知道欺负和被欺负的滋味。
董事长说,孙老师给我布置功课——写《弟子规》,我凌晨四点完成了,还是用左手写完的。想干的,创造条件,不吃不喝都得干完。这也是我们亮剑的企业文化。企业文化是个大话题,知识不等于文化,我母亲虽大字不识但却很有文化。文化是一个人为人与处世的缩写;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有人为人处事的总和。风气就是家风,精神、价值观、人生观、愿景,这是核心。其他的管理及经营理念都是围绕这个来的。
年轻人不光要吃苦还要吃屈。《冲出亚马逊》电影我们都看过了,美国西点军校出了一大批军官及商业奇材。俗话说,跳出三界外,不在五行中。但只要是人咱能跳出这三界吗?跳不出这三界就都在五行里。过去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。现在不能这么说了,现在都怕入错行。我们的学习和心态要摆正,就如同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一样,一路降妖伏魔,历尽艰险,最终修成正果。
能训你的人,能掏心窝子管你的人不是很多。父母、疼你的爱你的喜欢你的老师、朋友(良师益友)等,真正的朋友是给你挑毛病的人。孔老先生说朋友千千万,知己仅二人。我经常说中国和美国就是夫妻关系,是有竞争的战略合作伙伴。这种关系是最难相处,很难把握尺度。朋友、敌人无论怎样我都好办,只要存在竞争的伙伴关系,这就难相处了。
有句话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。你想当总理、当老板就能当吗?你想超过李嘉诚、比尔盖茨就能超过吗?那是目标,物以类聚、人以群分。有的人动手能力强适合搞技术;有的人适合讲课只会讲不会干……
“我永远相信物以类聚、人以群分”。综合管理的人是整合资源的人,需要知识面广,做行家。我对整个职业经营班子的要求就是年轻化、职业化、行家化。对决策管理班子的要求是智慧化、职业化、行家化。经营管理需要年富力强、敢打敢拼;决策管理需要智慧。
男人该血性就血性,女孩找对象三个原则:负责任、敢担当、有孝心。《弟子规》中的“不关己,莫闲管”就应该改一改。“不关己”的事情就得管,路见不平就要拔刀相助,我相信邪不压正。
京博文化体系很庞大,“家风”大家要仔细琢磨,用我们的八字精神、八字价值观、五十四字家风一一对号,如果不认同,那么对不起请离开,这不是你待的地方。董事长说:“大家都是一家人,是亲人,我很愿意把知道的、想到的正能量的东西传授给大家。交流其实是交流成长的心态。”
“我的经历很顺,曾经有记者问我——你感觉最苦最累的是什么?我回答说,没有。记者又问,你再想想。我回答:我过来的,都不是难事。”最后,董事长语重心长的说:“其实很多东西不是别人在变,是你心变了;不是环境在变,是你心变了。只要你的心调整好了,任何困难都在脚下。”